屡遭千万罚款,中信银行怎么了?

来源:云掌财经观点 时间:2023-08-01 10:26:43

X 关闭

历史总会向均值回归。

1

多家银行被罚


(资料图)

乘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东风后,商业银行很是风光过,但发展只能掩盖问题,如今也是时候盘点下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了。

根据新经济观察团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11家银行共接到13张千万元级罚单。

其中,渤海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接到两次单张千万罚单,累计被罚没总金额高达6.6亿元。

被罚的原因,主要指向银行的经营和内控等问题。比如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比如反洗钱领域出现违规行为等等。

每经房产7月16日发文指出,7月份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披露了10余起因相关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罚单。

天下银保也梳理出,截至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今年已开出至少34张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共涉及14家公司,罚没金额高达62.75亿元,远远高出去年全年罚没的总额。

足以见得,强监管风暴今年已经逐渐成势。不过实际上,过去几年,银行被罚也并不罕见。

比如此次被罚名单中的中信银行,今年6月连接3张罚单。

一是因为旗下宁波分行“预售资金监管不审慎、按揭贷款发放不合规”,二是因为旗下北京分行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三是因为旗下深圳分行出现“擅自提供对外担保行为,未按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行为”。其中深圳分行被处罚款1175万元。

而根据新经济观察团此前报道,2018年-2021年,中信银行就已经连续4年收到2000万级别的巨额罚单了。

除了监管层面的压力,实际上中信银行在具体的业务方面,也在碰壁。

2

信用卡业务频遭投诉

在黑猫平台上检索“中信银行”,截至2023年7月30日,可以查询到有18386条投诉包括“中信银行”。

主要问题包括涉嫌虚假宣传、未激活扣年费、强行办卡、泄露个人信息、暴力催收等等。

投诉问题中,不少用户提到了中信银行工作人员在推荐信用卡升级业务时含糊其辞,卡未到,先扣款2000元年费。

这不管是从情理的角度,还是法理的角度,都是有违常理的,按照《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信用卡未经持卡人激活,是不得扣收任何费用的。

还有暴力催收的问题,有用户表示在没有失联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直接打到其工作单位,向别人透露该用户的欠款信息,影响到该用户的正常生活。

行长研究根据监管层的通报梳理出,2023年一季度,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涉及信用卡业务的投诉,中信银行一共1632件,占比65.2%。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信用卡投诉都是关于中信银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用户体验到的暴力催收问题,中信银行发行的两期不良资产ABS中,也暴露出催收费率过高的问题。

按照其中一期ABS披露的信息,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外包给了4家催收服务机构,但一般行业内费率在5%-24%之间,极少超过30%,中信银行的处置费率却高达37%,是工行的2.6倍,建行的3.5倍,远远超出市场正常水平。

根据新经济观察团,该项目发行规模为6.58亿元,其中优先档4.85亿元,次级档1.73亿元,底层资产为中信银行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

并且中信银行表示,该项目入池贷款为信用类不良贷款,回收可能性较低,催收费用较高。

简单来说就是,钱没少花,但是贷款可能要不回来了,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3

业绩增速放缓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细数中信银行近期的业绩数据,可以看到业绩增速正在放缓。

截至今年一季度,中信银行实现营收513.63亿元,同比下降4.94%。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信银行营收单季增速新低,并且再次进入负值区间。

一季度净利润191.44亿元,同比增长10.34%,但2021年和2022年这个数字分别是13.6%和11.61%,净利润增长呈现出回落的趋势。

市值观察指出,中信银行一季度业绩增速的放缓,主要在于净息差指标下降较快,且公司贷款规模增速的减缓不足以抵消净息差下降的损失。

业绩增速放缓,那么为了提振业绩铤而走险,甚至出现违法违规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还是以信用卡为例,中信银行于2003年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到2013年稳步发展至突破2000万张,再到2019年暴增至8000多万张,中信信用卡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19年,中信信用卡年交易金额突破25000亿元,同年中信信用卡业务收入也达到了600亿元。

但从2020年开始,在中信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亿张后,信用卡业务就逐渐陷入了存量竞争。

2022年,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1.07亿张,同比增长5.21%;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598.23亿元,同比仅增长1.18%。

与之相应的,高速发展时期被掩盖的不良贷款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2022年,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5104.67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增长9%至105.20亿元,不良率提升0.23个百分点至2.06%。

而市值观察指出,中信银行资产的不良率风险累积主要发生在2014-2018年,期间其不良贷款额快速提升,由284.54亿增长至640.28亿,规模扩大了125.02%。

可以看到,中信银行的不良贷款额快速提升时期,与其信用卡高速发展时期,是高度重合的。

闻道商学苑指出,有分析人士称,中信信用卡之所以出现一些合规层面的瑕疵,与业务增量放缓下,急迫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关,就比如扩大会员服务费等路径。

包括文章开头提到的违规发放贷款、违规担保等问题,也是猛冲业绩时遗留下的风险,现在则相当于挤水分。

不出意外的,在监管介入后,接收了天价罚单的银行,业绩也大都出现回落,包括中信银行在内,北京银行、渤海银行等银行的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少部分银行同比微增,但也难以扭转整体局面。

中信银行不是个例,大家都在出清风险,提高资产质量。被罚也不是目的,换个角度来说,捕捉到被罚背后的信息,对于银行接下来的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无论是发展,还是回落,都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最终还是会向均值回归。

“潮起潮落”,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盛极必衰,否极泰来。

共勉。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南非品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3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